《电子竞技》杂志执行主编周奕
其实没有打算在人人上写些关于工作的事情,毕竟上面大多是以前的同学。不过这两天看到很多很多人为这个节目在创造文字,这让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两句,加上昨天接受天津《每日新报》记者的采访,喷了很多,所以在这里稍微整理一下吧。
一、如何给《体育人间》电子竞技节目(以下简称这期节目)一个定性?
对于这期节目,有很多截然相反的观点,即有认为这个节目是垃圾,也有认为这个节目正面宣传了电子竞技,有趣的是,往往从事这个行业多年的“老人”很欣喜的认为这期节目非常正面,而很多年轻的从业者很激进的认为这是垃圾,是对电子竞技的污蔑。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老的从业者对于节目中的一些说法没有那么敏感,他们更多的看到是这两点:CCTV5播了电子竞技,CCTV5在《体育人间》播放了这个节目。我是一个“老人”。
从媒体的角度讲,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导演非常不容易,他从北京到上海、到杭州采访了很多人,尽量从客观正面的角度在讲述电子竞技。我也是一个媒体人,所以对于导演这种认真的态度非常感动,而且在采访途中他也不断的修正着自己对于电子竞技看法。仅凭这一点,我觉得这期节目的含金量非常之高,他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较为全面的展示了电子竞技,尤其是以俱乐部和选手为视角。
二、有关于节目中一些细节问题的讨论。
在这期节目播出后,很多电竞爱好者都发表了一些看法,尤其是对于内容和细节,大概分成这样两类。
第一是对于片中的一些错误。在我看来这些错误分成两类,一类是硬伤,比如片子一开始说到的暴雪娱乐的作品有……CS……。其实我看到这个时也喷饭了,这属于资料性的错误,是编辑们没有做好功课或者是疏忽大意,作为一个专业媒体,确实不应该出现。二类是一些我们认为的常识性错误,例如被吐槽最多的电子游戏的问题。个人感觉我们过于敏感了,电子竞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就是电子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而非体育。这和我们普通人踢足球是一个道理,只不过电子游戏在中国加上了道德判断和社会责任的包袱而已。
第二是对于片中的一些做法,被吐槽最多的就是820在片尾的劝告性语言。也有朋友对我说,感觉到了EHOME怎么一下电子竞技变成了很悲观的东西?在plu的论坛上,有一位网友还写了长文,当然他的内容更多的还是对现实的不满,抨击了一下社会。倒是这个贴子下面的一条回复比较符合我的口味,“《体育人间》说的不是现实吗?”
我经常接到读者的电话,问他如何能成为职业选手?我们给他们的答复其实和820是一样的。我们看过很多对于体育明星的采访,其中一个问题经常被问到,你们会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做运动员吗?回答千篇一律,不会;理由永远相同,太苦了。电子竞技的职业选手也是一样的,他们太苦了,这就是现实。俱乐部的生存很困难,这也是现实,这个节目其实逻辑很清楚,电子竞技基于电子竞技游戏,有一些选手在其中获得了荣誉和金钱,有不少人在努力,但是这个产业不好做,尤其是想成为一名选手非常非常的苦,为了承担一些媒体责任,我们要劝电视机前的“小朋友”慎重考虑这条路……这个逻辑很正确,确实也是现实。而且《体育人间》的节目性质也决定了他的内容逻辑,为了更好的理解《体育人间》,我看过几期,尤其是好几个周前对于中国手球的报道,看后你会感觉惨不忍睹,但是这就是现实。
除了现实,一些让人感到沮丧的内容也可能是导演的一种妥协,因为对于导演来说,最重要的是节目能够播出。我们都承认,游戏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而这期节目也不能成为电子竞技的救世主,播出的时间又时逢7·1这种敏感时期,如果没有一些主流观点的话,后果可想而知。好在这期节目播出了。
我理解电竞爱好者对于这期节目的批评,那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可能是对于这期节目,对于央视,对于CCTV5有太多的期待,所以才会在看到有一些“传统内容”时表现的过于激烈。归根到底,这只是一期节目而已,和杂志上的一个专题、一篇文章没有太本质的区别,只不过CCTV是我们太过于期待的媒体而已。
我们应该看到更多好的方面,不必太敏感,也不必太着急,放松心态。要永远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尊重和接受现实,才能去改变现实。
感谢导演认真制作的这期节目。
三、传统媒体不是电子竞技的救世主
以前我一直认为,电子竞技的辉煌和牛逼需要依靠主流媒体尤其是CCTV的支持,这是因为电子竞技有很多潜在的用户群体,这些群体都是1999那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知道星际、cs、war3甚至打过,但是兴趣不浓,一旦进入社会后,他们没有时间来关注电子竞技。如果CCTV这样的强势的电视媒体能够介入,那我想他们会关注电子竞技。
现在这个想法我还一直有,不过前一段时间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让我渐渐对传统媒体开始失望,改变了我对他们成为电子竞技救世主的看法。那篇文章讲述了2009的游戏人生,尽管那位记者在采访我时我说了很多产业和职业体育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依然没有改变他的逻辑,而他的逻辑也是体育人间这个节目的逻辑,十几年了,这个逻辑从主流媒体报道电子竞技开始就没有变过,所有讲述电子竞技文章都是这逻辑支撑下的三板斧:
1,电子竞技来源于游戏,请注意,显然这些媒体还没有搞清楚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的区别,所以往往会说电子竞技来源于网络游戏,凤凰卫视这样的媒体也未能幸免。
2,有人居然能他妈从打游戏赚钱!?不可思议。然后会有若干采访,当然最多最多的非sky莫属。
3,这条路太非主流,太辛苦,这个产业问题太多。一般的手法都是通过sky的经历讲讲家庭矛盾,然后采访若干行业人士来点评一下这个行业大概是多么垃圾等等。
这是一条完美的逻辑,尤其对于媒体来说,这是一篇好文章,客观、具体、资料翔实。
但问题是,十几年过去了,主流媒体的依然是这样报道,一直到今年的三联生活周刊、CCTV和凤凰卫视。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报道对电子竞技的普及没有用,但是毫无进步的说辞和依旧带有有色眼镜的视角只能给这个行业带来更多的偏见。在跟天津的每日新报的记者沟通的过程中,我说,能不能从举国体制,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的来讲述电子竞技,而不是游戏呢?记者说,试试吧。
其实问题的核心在,主流媒体不了解电子竞技,对于他们来说,电子竞技只不过是一个选题,一篇文章,等于若干稿费,写过之后,电子竞技就不算什么了。
主流媒体缺乏的是把电子竞技当回事的态度甚至能力,所以他们不能成为电子竞技的救世主。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主流媒体对于电子竞技的宣传作用,他们逻辑也许会改变一些开明家长和人士的想法。
以下是我感触颇深的一次采访。
“为什么带孩子看这么暴力的游戏?”在2007年国家队选拔赛上我用最朴实的语言问一位带着大概10岁左右的孩子看CS比赛的家长。
“我孩子挺喜欢玩的,暴力还好吧,现在的电视和电影比这个暴力多了。”那个家长笑着对我说。
四、电子竞技的出路?
当我甩开“主流媒体救世论”以后,或者说看淡了这个论调以后,我在思考电子竞技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社会认知不够和偏见往往被认为是电子竞技发展最大的障碍,游戏这个敏感的话题往往让电子竞技呼吸艰难。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什么重大的问题,我们不可能瞬间去改变,时间,也只有时间是最好的利器。当然,在这方面,主流媒体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除了社会认知,现在我更偏向于人才是这个行业最大的发展障碍,投身于这个行业的大多数人都是毫无工作经验的年轻人,边干边学,边干边自学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自学能力和精神是这个行业从业者普遍缺少的能力。
从这个行业媒体的角度讲,模仿是最好的出路,如果我们认为电子竞技是体育,如果我们认为电子竞技遵循体育规律,那新浪体育、网易体育、体坛周报等等都是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不过这么多年了,遗憾的是我们的电竞媒体依然徘徊在游戏媒体中不能自拔。记得前不久在和某新电竞门户网站讨论slogan时,一开始依然是什么电竞人生,游戏XX之类的,后来,我们达成共识,为什么不直接抄一个传统媒体的slogan呢,最后的结果是:在这里,读懂电竞(《南方周末》:在这里,读懂中国),其实这是一种媒体心态的转变,这个网站也是目前赛事报道最专业的电竞网站。
“电子竞技体育化”,相反于“主流媒体救世论”,这是我认为目前电子竞技的出路,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用体育的规律来考量自己,让电子竞技体育化。很简单的,有多少人在给外人介绍Dota时会说,这是电子竞技目前最火热的项目,而不是目前最火热的游戏?既然我们自己都很难做到,为什么要去对CCTV中种种游戏的说法过于敏感呢?
等待救赎不可靠,未来只有自己去争取。
顺带手的说一下最近DotA解说圈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DotA解说比选手挣的多?其实解说挣的是不是多,我不清楚,这句话我更倾向于理解为,为什么DotA选手挣的少?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结论非常复杂,我只简单的说一下。从2007年,杂志就提出一个观点,就是电子竞技选手的资源太不稀缺。我想可以这样解释,比赛太多,比赛层次太多,选手什么比赛都参加,什么层次的比赛都能请到最大牌的选手。选手对于比赛是完全开放的,比赛对于选手也是完全开放的,这造成电子竞技选手曝光率太高,反而没了价值。回过头看成功的职业体育,选手都是被控制的很严,而且都在一个封闭的圈子中。大到NBA、职业网球,小到韩国的Kespa,其实都是这样。中国没有Kespa这样的组织,也没有一个健全的俱乐部联赛和选手俱乐部管理制度,所以才会造成如今的样子。
这个问题要说的太多了,尤其是利益关系的复杂想着都头疼,打住了。
五(大结局)、高贵的电子竞技
为什么电子竞技值得坚持?
首先我认为,电子竞技未来会成为一个深受欢迎的体育项目。我这样衡量体育项目的流行程度,团队项目流行于单人项目。因为团队项目门槛低,对抗性和意外性都很强,电子竞技有不少团队项目。第二是最重要的,体育项目的流行程度取决于参与的经济门槛足够低,参与的方式足够简单。冰雪项目在中国不行,我认为唯一的原因就是参与门槛太高,在北京滑一次雪要300元,如果要想很好的参与,一套装备都需要很多钱。相反我们看足球,如果你愿意,可以像贝利一样连足球钱都省了,几乎是零参与成本。电子竞技的经济门槛我觉的在未来会非常低,另外参与的门槛也足够低,只要有电脑,有网络,有双手和大脑(狠了点)就可以。
其次,放在中国的大背景下,电子竞技天生就是市场化的产物,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没有政府支持,没有风险投资,所有的一切都靠电子竞技人的努力和市场的认可程度来决定。一方面,电子竞技是所有体育项目中最有可能走职业体育道路的项目,另一方面,电子竞技的发展必然会对举国体制给予更多的启示和启发,我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