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4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让我们借此回顾那些消失在人们视野的游戏公司。我们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虽然倒闭的原因各不相同,不过透过一个个事例,可以看到游戏产业某一方面的缩影,足资当代人警惕。
这些倒闭的公司中,不乏红极一时的明星公司,还包括历史悠久的老牌厂商等。常见的资金链断裂、决策失误往往是直接原因,而他们的衰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游戏产业的发展趋势,比如网游刚刚兴起时的各种乱象、社交游戏和游戏机产业的下滑等。
死亡公司:五分钟
死亡时间:2013年1月
代表作品:开心农场
死亡原因:因《开心农场》声名鹊起的五分钟,其兴亡折射了近几年国内社交游戏的现状。在全球社交游戏衰落的大趋势下,五分钟也曾试图转型,但是实力有限的五分钟犯了战线过长的错误,没有集中资源专攻一路。除了《开心农场》以外,并没有开发出另一款叫座的产品,最终倒在B轮融资之前。
死亡公司:THQ
死亡时间:2013年1月
代表作品:战锤系列、英雄连系列
死亡原因:曾为北美三大游戏厂商之一的THQ,一夕之间被一分为五,旗下游戏及工作室分别出售给Sega、Ubisoft、Take2等公司。高层决策的频频失误,将自己推向悬崖。THQ固执地把宝压在游戏外设uDraw上,花费了大量精力、财力,错失移动市场的机会。前期疯狂扩张,再加上旗下一系列经典游戏续作(黑道圣徒、终极格斗冠军、战争黎明等)销量不佳,连本都没收回来,临阵换将也无力回天。
死亡公司:雅达利
死亡时间:2013年1月
代表作品:乒乓球Pong街机、雅达利2600游戏机、打砖块游戏Breakout
死亡原因:拥有40年历史的雅达利堪称游戏鼻祖,苹果公司的创建也是在前CEO乔布斯从雅达利离职后才创建的。2013年1月,雅达利申请破产保护,引起人们对不断下滑的游戏机产业的关注。雅达利的衰落始于30年前游戏业的著名崩盘事件,由于雅达利奉行数量压倒质量的政策,玩家的不满终在1982年圣诞节爆发,导致整个美国游戏业遭遇大萧条。这个事件对于现在国内的页游、手游市场仍有警示作用。雅达利经过数次转手,但是都没能改变衰败的命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