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封面
微信5.0支持书籍封面、CD封面、电影海报扫描。就我的体验来看,封面扫描的体验很不错,它可以实现“物到物”的交易体验,比如我看到你手里有一本《乔布斯传》,我扫描封面后就可以购买了,而不用你告诉我书名,我再去搜索、下单购买。目前书籍封面扫描的结果是导流给QQ网购、亚马逊、当当网,同时出现豆瓣书评;3C产品则导流给腾讯旗下的易迅网。
CD封面扫描后,如果它是QQ音乐支持的曲库,则可以在微信内直接播放音乐(只有播放/停止按钮),否则显示无结果。电影海报扫描后可以查看豆瓣影评,部分电影可以观看电影预告片。显然,将来这个入口的流量可以导给腾讯视频,目前的功能略显“寒碜”。
在扫一扫功能推出后,微信演变为巨型流量入口。虽然淘宝为了把交易环节完整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拒绝了这份流量,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香饽饽。能在多大程度上开放微信入口资源,将意味着腾讯将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开放。
目前我们不知道亚马逊、当当网、豆瓣作为微信的流量下游,向腾讯支付了多少费用。但是参考Google向Firefox支付的价格——三年10亿美元,这个价格应该不菲。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分成的可能,虽然这种可能性比较少。
4)街景和翻译
关于微信街景的想象空间下面单独讲。来说一下翻译,我认为它只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对于微信5亿用户中的大多数,外语翻译的使用场景并不多,但考虑微信作为入口型产品,对竞争对手如Google翻译、有道翻译、百度翻译仍会有一定冲击。翻译是扫一扫功能中的“异类”,它可能只是一个单纯的工具,所起的“流量入口”作用并不大。
整体来看,微信由于加入扫一扫功能,商业空间的想象力陡然增大,尤其是它作为流量入口的作用,将给腾讯和它的合作伙伴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接下来的挑战,并不是二维码的普及程度,或者支持封面扫描、条码扫描的产品库大小,而是如何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我此前曾跟业内人士交流,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搜索”或许是一个伪命题,人们或许并不要搜索。如今的微信“扫一扫”功能,让我们看到了这种雏形:所见即所得,不需要搜索这个中介商了。如果微信能够成功培养起用户使用习惯,它甚至将定义什么是移动搜索。
|
|||||